close

逐漸顯露洋基王牌價值的小王, 昨天又是個將近七局的好投帶領洋基拿下勝利
連敗過後的洋基, 因為小王的勝投帶起了士氣, 教練隊員都很高興
不過如同開幕戰的勝利一般, 
除了自high的台灣媒體, 美國這邊的體育節目根本沒有小王的身影
開幕戰的勝利, 體育新聞有關小王的內容, 只有輕鬆帶過一次名字, 連畫面都省了
昨天幫助球隊止敗, 飆出了六次三振, 外加低於2的ERA
體育新聞出現的只是松井的兩分打點全壘打, 火球小子張伯倫的特寫跟介紹
甚至有Cano的失誤與妙傳, Posada抓到強迫取分的英姿
小王唯二出現的時候, 只有Cano失誤時看到小王的背號
和Posada衝上三壘阻殺, 他默默補防的身影

小王不重要嗎?  
身為洋基的王牌, 相信沒人敢說他不重要

小王投不好嗎?
過去三年大聯盟最多勝投, 曾經賽揚獎票選第二名
外加洋基開幕戰投手, 應該也沒人會說他投不好

既然小王很重要又投得好, 為什麼體育新聞沒有他???

洋基未來的超級球星, 張伯倫, 有著動輒上看100mile的速球
酷似火箭人老克的長相, 討喜的言語跟笑容, 更重要的, 他還有誇張的肢體動作
會在三振對手後, 狠狠的大吼加上拉弓振臂
這些, 讓他成為媒體的寵兒, 洋基的新希望, 跟球迷收藏球衣的考慮之ㄧ

投了六七局的小王, 跟投一局的小張
一個換來了一句話草草帶過, 一個有著三五分鐘的介紹
兩個優秀投手,  有著套房與天堂的差異
說穿了, 只是小王的秀味不足, 媒體緣不強
低調的小王, 選擇默默貢獻戰績
外向活潑的小張, 自然的表現喜怒
個性的差別左右畫面的多寡 (當然哪~ 小王根本不在意有沒有畫面)
不過, 這畢竟是個講就行銷包裝的年代

這跟郎朗有啥關係?!  

昨天聽完郎朗的音樂會, 或者, 更精確的說, 看完郎朗的表演
不管是對音樂的本身或是對他的表演方式, 有很多雜感
原本就打算寫一篇關於音樂會的想法
湊巧看到另一個音樂人的部落格討論對於郎朗這類型演奏家的看法
文中充滿了批評不屑諷刺與否定

well.....

其實我並不是郎朗迷, 從來沒買過他的CD或是任何周邊產品
這次也是第一次聽郎朗的現場演奏
對於他的表演方式跟詮釋自然有認同與不認同之處
不過詮釋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 能打動人心就是好詮釋
只是每個人心都不一樣, 好不好當然也是見仁見智
但是, 郎朗的演奏技巧是不容懷疑的好 (至少達到我窮盡此生都無法練成的好)
提出批評的作者提到, 郎朗的音樂膚淺表面, 動作誇張, 表情生動唬人...etc.
總而言之就是"華而不實"
作者認為郎朗這類的表演者, 替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 只重視外在的展現而忽略音樂的本質
如果乎略掉舞台上的動作, 僅聽郎朗的演奏, 根本是不值一哂的

對於這位前輩的觀點, 正如同我對郎朗的表演一般, 認同, 也不認同
首先是關於動作誇大的部份
郎朗彈琴的動作的確很"澎派", 有時候甚至過於誇大
他在舞台上彈琴卻給我一種在指揮的感覺
肢體的伸展擴張, 表情的陶醉投入 (我坐太遠沒辦法跟他四目相對款款深情)
搖頭晃腦指手畫腳, 前輩的文章中對於這點諸多批評
我卻對於此點有不同的想法
身為一個鋼琴老師, 在施予啟蒙教學時, 總會提醒學生彈琴時要注意姿勢
不管是手肘太開太高, 手腕太低亂晃, 手指觸鍵位置或是坐姿重心偏移等等
可是多少鋼琴家在彈琴時, 手肘張開手腕"亂晃", 手指觸鍵位置不斷改變, 坐姿重心不斷飄移
難道是鋼琴家的基礎沒學好嗎?
彈到一定程度的樂曲, 利用姿勢的改變尋求音色音量的變化平衡是常見也是必須的
身體的重心前後左右的移動, 手指觸鍵位置的不同, 手腕技巧性的轉動...etc.
這些都是在追求更佳的音樂展現時所必備的技巧跟需長時間練習及運用
郎朗的動作之於我的確是過度誇大
不過也是我沒本事在上萬人面前開演奏會, 
無法得知要多大的肢體動作才能讓最後一排的觀眾看到舞台上的表演
要多大的動作和力度才能讓聽眾聽到音樂上的對比變化
開一個百人的音樂會, 力度範圍需要PPP<FFF, 
光是這樣就我的臀部就必須短暫的離開椅子, 像觸電一般跳起來, 才能產生足夠的音量
開一個萬人的音樂會, 想讓觀眾聽清楚, 力度的範圍相對也會增大
也許郎朗的大動作是必須的? 
這點, 我相信該文章的作者跟我都無法體會這種經驗了

另外, 郎朗誇大的肢體動作跟表演方式, 的確也吸引了不少媒體跟粉絲
前面提過, 這畢竟是個講究包裝跟行銷的年代
我們當然可以高調輕視的說"那只能吸引外行人"
不過在古典音樂市場逐漸萎縮的今日
如果郎朗的表演方式可以吸引"外行人"接觸古典音樂
從而喜愛古典音樂並樂於去學習
我不覺得這種表演方式需要大加批評
郎朗畫了一塊大餅, 而我們都是大餅的受益者
就像同學的學生因為喜愛馬友友而學大提琴或是喜歡陳美去學小提琴一樣
哪天, 如果有學生跟我說因為喜歡郎朗想學鋼琴也不讓人意外

除了肢體動作外, 郎朗被批判的還有音樂深度不足
有人認為他的Brahms很不Brahms, Chopin很不Chopin
從他的樂句踏板力度, 甚至還有他的"錯音"來刻薄他的音樂展現力
我不知道這些評論郎朗的人拿誰的錄音版本來比較
也許是魯賓斯坦?

郎朗今年25歲

杜黑老師說過, 學體育的人拿大獎是顛峰的展現, 拿獎之後就是生涯的下坡
可是音樂不一樣, 拿大獎之後才是職業生涯的開始

25歲, 連職業運動員都還不到生涯成熟期
25歲的音樂家更是離"成熟"太遠太遠
郎朗的音樂也許無法打動很多專業的聽匠, 也許躲不掉許多毒舌樂評家的牙尖嘴利
可是用"一無是處"來形容郎朗的音樂未免太過
昨日, 
郎朗的德布西前奏曲, 音色變化豐富
霧濛濛的線條跟和聲即使坐在最上層也可輕易的分辨
郎朗的巴爾扥克, 音量變換出人意表
強大的表現力即使坐在坐上層也一樣感受到震撼
郎朗的蕭邦跟舒伯特差強人意, 代表他除了飛快的手指外, 需要學習的還很多
不過25歲的郎朗還有大好前程, 聽眾不必急著"蓋棺論定"
音樂會結束後小文提到了紀辛, 我們一致認同紀辛的演出更深層更完美
36歲的紀辛vs 25歲的郎朗, 一樣的天才兒童, 一樣揚名國際的演奏家
誰能說11年後的郎朗不會比今日的紀辛更出色?
對一個年輕的演奏家刻薄的批評, 並不會顯得自己專業
音樂之路廣闊深遠, 一山還有一山高
若是自許"專業", 為何不能用更包容的態度去看待不同的詮釋與表演方式?
越來越多的學校把音樂歸類在Fine Art之中
越來越多的團體結合音樂舞蹈戲劇來呈現作品
在這個越來越多元的時代, 只容許一種看法一種聲音一種方式最後也只能走進死胡同

最後, 對於郎朗
音樂會還不錯, 不過我不會花錢買C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白熊的音樂操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