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年在台灣常常可以聽到有人倡導有機食物, 
有機大豆, 有機蔬果 (還看過"有機芭...樂") 
連魚肉奶蛋通通講求有機
冠上"有機"好像鑲金一樣, 價格翻兩翻, 吃下去人都頭好壯壯
可是地球污染越來越嚴重, 溫度越來越高, 災難越來越多
講求環保跟自然的今天, 光是講求食物的有機還不夠
最新的時尚概念是講究"食物里程"

食物里程 (Food Miles)是指食物從產地到消費者餐桌上的距離, 
包括了從原料到加工處再到市場及消費者家中的運輸距離總合
食物里程越高表示在過程中消耗了更多的汽油及增加更多二氧化碳
根據估計, 在美國, 每項食物的平均食物里程竟然高達了1100mile
很多時候, 食物離開原產地集中到中央廚房進行加工跟包裝
再風塵僕僕的搭車回到原產地出售, 
歐美諸國會將漁獲海鮮運到中國東南亞等地加工後, 再運回歐洲販售
這些無謂增加的食物里程, 都在製造更多的二氧化碳跟消耗更多汽油

該如何減少食物里程呢?
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選購當地當季產的食材
人在熱帶想吃瑞士產的草莓, 人在美國想吃泰國的榴槤
或是高調的想要法國的起士, 配上德國的啤酒, 再搭上印度來的香料(會落賽吧?)
這些都在增加食物里程的需求
在台灣, 想要吃到美國產的華盛頓蘋果, 
這些蘋果消耗了一萬公里的食物里程
德國來的香腸則旅行了九千兩百公里
除了運輸途中消耗的汽油與產生的二氧化碳以外
長途旅行的食物, 為了保鮮則需要耗費更多資源來包裝及冷藏
所以即便是"有機食物", 高食物里程仍然與環保概念相違背
而且, 食物在旅途中養分也會因冷藏或包裝等因素而流失掉
里程越長的食物, 養分的留失也越多
且多半使用化學藥劑以確保銷售外觀的完整鮮翠
所以高里程的食物即使有機不僅不環保, 營養素降低, 
額外的添加物還可能讓有機變有害

在歐美各國, 講求食物里程的飲食規範已經開始蔓延
歐洲的環保組織甚至推動在食物的包裝上需要標明食物里程以供消費者選擇
而美加地區也在推廣食物直達餐廳的訴求, 
各地都設有所謂的農民市場(Farmers' Market), 食材都是鄰近城鎮自產自銷,
不但有效降低食物里程, 還可讓消費兩端的農民跟消費者獲得最大利益
農民避免大盤中盤的剝削, 而消費者也可直接取得新鮮便宜的食材
台灣一年進口約38萬5千噸的蔬菜, 56萬7千噸水果, 159萬噸薯類, 
除此之外還有進口肉類跟乳製品,  除了台灣未產非進口不可的食材之外
其中不少是排擠本土食品的奢侈品, 徒然增加能源的浪費
"在地飲食"的低食物里程概念, 除了可以減少環境破壞, 
消費者也可以從產地直接獲取最新鮮的時令食材, 
又因運送與包裝成本降低, 消費者反而能以更便宜的價格選購
在各國抗暖化跟講求環保的趨勢下, 
講求食物里程, 食用當地當季的食材,
創造自己的綠色廚房,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舉手之勞"



參考資料: 2007/11/25 聯合報  
"當美食一路排碳而來, 真有好滋味?" (記者: 梁玉芳, 吳雨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白熊的音樂操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